編者按

躬耕三尺講臺,只為桃李芬芳。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希望的造夢師,是學子們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執(zhí)炬人,是行走在教書育人路上的修行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與奉獻,為振興鄉(xiāng)村教育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在全國第40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本報選登數位扎根鄉(xiāng)村的陜西優(yōu)秀教師事跡,讓我們在這些質樸而誠摯的文字中感受扎根祖國廣袤鄉(xiāng)村辦教育的熱情和堅守,感受在振興鄉(xiāng)村教育中一線教師所弘揚和踐行的教育家精神,向廣大鄉(xiāng)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敬!

20240911170451294-67-b8e61.png

有一種執(zhí)著叫堅守,有一種信念叫守望。34年辛勤耕耘,34年歷練成長,風雨育桃李,粉筆寫春秋。一級級學生在她愛的呵護下成長,在她關切的目光中高飛,而她還是那個不變的“守巢人”,初心不改,守望依舊。她就是韓城市西莊中學語文教師董鶯歌。

把個人興趣變成職業(yè)是一種幸運,把職業(yè)培養(yǎng)成個人愛好則需要一種通達和智慧。從這個方面說,董鶯歌是幸運的也是智慧的。從教34年來,她始終扎根鄉(xiāng)村,堅守教壇。其間雖然有太多辛苦艱難,但她收獲更多的卻是幸福和滿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她深愛著講臺,熱愛著每一名學生。因為這份熱愛,她努力追尋課堂教學的藝術性,讓每個學生都愛上她的課堂,從而真正愛上語文。

在董鶯歌眼里,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必須是熱愛讀書、寫作的老師。她認為,只有知識廣博、內心豐富、有寫作體驗的教師才更容易培養(yǎng)出愛讀書、愛寫作的學生;她經常在課堂上和學生分享自己的文章,分享自己的閱讀和寫作體驗,極大地激勵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董鶯歌記得有一位朱姓學生偏科嚴重,性格內向,但是喜歡寫作,于是她決定以寫作為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董鶯歌經常指導她閱讀寫作,幫助她修改作文,分享關于寫作的方法和心得,在班級朗讀她的習作,后來,這名學生在寫作中逐漸找到自信,變得陽光起來,最終考取了師范類院校,成了一名語文教師。

董鶯歌不但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注重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她努力讓課堂不僅成為學習知識的園地,也成為審美的藝術殿堂。多年的歷練沉淀讓董鶯歌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她的課堂生動活潑,有溫度、有情感、有創(chuàng)新、有詩意。2015年,她被陜西省教育廳授予“陜西省學科帶頭人”榮譽稱號,2019年9月,她被評為陜西省特級教師。

在專業(yè)成長的過程中,董鶯歌越來越感受到團隊強大的作用和力量。2014年被認定為“陜西省首批學科帶頭人”培養(yǎng)對象后,她利用“學科帶頭人工作坊”這一網絡平臺,積極開展各種線上線下活動。她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輻射引領作用,多次承擔市級、校級公開課和專題講座工作,多次承擔市級說課、微課、課題研究等培訓工作,同時擔任韓城市賽教、課題結題評委工作,在韓城教科研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她還積極到山區(qū)薄弱學校開展送教送培活動,助力鄉(xiāng)村教師專業(yè)能力提升。

此外,董鶯歌積極承擔青年教師培養(yǎng)工作,采用“一對一”的幫扶方法,幫助青年教師制訂專業(yè)成長計劃,從備課、上課、教科研等多方面指導青年教師。在她的幫助下,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其中梁華榮獲“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王博獲得“韓城市教學能手”稱號,張方獲“韓城市教學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耕耘教壇無悔前路,守望芳華不改初心。面對新的崗位、新高考的挑戰(zhàn)和艱辛的教科研道路,董鶯歌依舊不忘初心,堅守講壇,當好學生的“守巢人”;立足教研,示范引領,當好教學教研的“領頭雁”,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

20240911170004653-78-47374.jpg_scale.jpg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