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特殊家庭學生的調研報告
——以漢中某四?!按蠹以L”情況為例
作者:李建強 張 琰
發(fā)布時間:2025-03-20 08:55:48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家庭結構發(fā)生變化會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帶來多少新問題呢?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人口流動更趨活躍,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離開農村到城市務工和生活。人口流動常態(tài)化及農村家庭結構、婚戀觀念的變化導致農村的特殊家庭(主要指單親家庭、離異家庭、重組家庭、留守家庭等)數量日趨上升。由此衍生出的隔代教育問題,也影響著特殊家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使得他們在學業(yè)、心理、品格等方面更容易出現障礙。《家庭教育促進法》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要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教育未成年人養(yǎng)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問題是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工程,亟須健全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本期選登的調研報告,深度剖析了在漢中某四?!按蠹以L”活動中發(fā)現的一系列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探討農村特殊家庭學生的健康成長之路。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漢中市教育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關于深入開展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萬名教師大家訪”活動的通知》。本調研報告的相關數據及結論均來自2023年4月至2023年10月開展的“萬名教師大家訪”活動,采集樣本涉及漢中某四校的小學至高中學段的3017名學生。分析“大家訪”收集的數據和相關信息后發(fā)現,當前農村學校存在的學生教育問題與家庭教育缺失有直接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然而在“大家訪”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家庭教育的缺失在農村非常普遍,如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漢中某四校特殊家庭學生的情況
家訪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校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的目的。漢中某四校包括某一中、某二中、某一小、某二小,均是漢中市教育局直屬的農村完全學校。這四所學校分布于漢中市城固縣的兩個鄉(xiāng)鎮(zhèn),其中某一中、某一小的農村學生占比達85%。
在“大家訪”活動中,我們發(fā)現漢中某四校普遍存在以下情況:一是隨著學段的升高,心理異常的學生占比增加,且心理異常的學生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二是72%的心理異常學生為留守兒童或來自特殊家庭(離異、單親、重組)。三是87%的學困生為留守兒童或來自特殊家庭。具體情況如下:
1.某一中:留守兒童115人,其中初中有63人,占初中在校生人數的比例為15%,高中有52人,占高中在校人數的比例為21%;來自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學生有75人,占學??側藬档谋壤秊?1.5%;心理異常的學生有25人,占學校總人數的比例為2.9%。
2.某二中:留守兒童215人,其中初中有143人,占初中在校生人數的比例為29.7%,高中有72人,占高中在校人數的比例為25.3%;來自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學生有89人,占學??側藬档谋壤秊?1.6%;心理異常的學生有12人,占學??側藬档谋壤秊?.6%。
3.某一?。毫羰貎和?3人,占學??側藬档谋壤秊?4.5%;來自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學生有54人,占學校總人數的比例為8.4%;心理異常的學生有4人,占學校總人數的比例為0.62%。
4.某二小:留守學生44人,占學??側藬档谋壤秊?.8%;來自單親或離異家庭的學生有39人,占學??側藬档谋壤秊?.3%;心理異常的學生有21人,占學??側藬档谋壤秊?.3%。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家庭環(huán)境特殊
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地區(qū)的很多父母抱著“掙錢養(yǎng)家”的初衷外出打工,讓孩子跟隨祖父母生活,但隔代教育存在認知差距,導致家庭教育不足,且父母與孩子長期不見面,導致情感缺失,出現問題時,孩子不能及時與父母交流,甚至不愿與父母交流。
另一方面,在教育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qū),大部分的離異家庭內部存在不能調和或不愿調和的矛盾,獲得孩子撫養(yǎng)權的一方往往會限制孩子與另一方見面,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創(chuàng)傷。
此外,由于特殊家庭的部分父母對孩子有虧欠心理,他們會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卻很少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在與孩子短暫相處的過程中,即使發(fā)現問題,他們也不忍心批評孩子,導致孩子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教育。
(二)家長的教育水平較低
一方面,部分父母由于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導致孩子在爭吵或壓抑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在這類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部分孩子會出現性格內向、易怒、缺乏安全感等情況,更容易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在學業(yè)上也更容易出現困難。
另一方面,部分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較低,未能掌握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得家庭教育缺位,家校共育沒有形成良好的互補,學校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正如學者安妮特·拉魯所說,父母參與家校合作與家庭的階層、家長受教育的程度、家長的職業(yè)等因素有關。具有社會優(yōu)勢的家長在參與中更能獲得有利地位,而社會階層較低的家庭缺少參與動機,因此較少參與子女教育。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學校和家庭作為教育的兩大主體,必須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首先,家校合作是一種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雙向活動;其次,家校合作的最終目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促進兒童青少年的發(fā)展;最后,家校合作必定會進一步擴展到與社區(qū)乃至社會各方面的合作。
(一)政府層面
1.做好城市配套服務保障體系,讓更多的孩子能跟隨父母一起進城上學。城市的建設和發(fā)展給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但如何讓更多的城市建設者在參與建設的同時享有相應的權益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教育部相關規(guī)定,從2021年起,各地均不得要求家長提供計劃生育、超齡入學、戶籍地無人監(jiān)護等證明材料,精簡不必要的證明材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僅憑居住證入學。各地應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辦民辦同步招生政策,積極應對務工人員子女的受教育問題。
2.完善農村基礎設施。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隨著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廣大農村的基礎設施也基本完善,農村投資的機會逐漸變多。政府應當結合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就業(yè)機會,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流,讓更多的父母在家門口解決就業(yè)問題,這樣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穩(wěn)定、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保障孩子的情感需求,心理異常的學生比例也會下降,使家校共育進一步落到實處。
3.建設家長學校。目前,許多家長通過網絡獲取培養(yǎng)孩子的知識,但該類知識的權威性和正確性難以保證。2022年4月,全國婦聯、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fā)《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guī)劃(2021—2025年)》,把構建覆蓋城鄉(xiāng)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確立為今后一個時期家庭教育發(fā)展的根本目標。中小學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家長學校,定期組織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讓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用孩子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同時,也可以讓家長走進學校,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成長和進步,加深對教師和學校的信任。
4.發(fā)揮“銀齡”余熱。政府可以鼓勵有一定教育經驗且有精力和時間的退休教師積極參與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通過“銀齡計劃”,緩解農村地區(qū)師資不足的問題,充分發(fā)揮退休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利用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幫助特殊家庭學生走出困境。
(二)學校層面
作為學生成長的主要場所,農村學校應積極思考,主動迎接挑戰(zhàn),建立完善的特殊家庭學生管理制度,要適時轉變思路,做好教學和育人服務。
1.進一步做好課后延時服務。農村學校應根據在校學生的需求,結合學校師資情況,開展豐富的課后服務課程,課后延時服務的重點應從學業(yè)輔導轉為對學生興趣、品德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社團活動來提高學生受挫和抗挫能力,讓學生樹立集體意識和團隊意識。在開展課后服務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注重他們的情感需求。
2.長期關注特殊家庭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類型的特殊家庭學生,有的父母離異,有的長期留守,有的因為父母一方觸犯法律而長期處于自卑之中……他們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學校應建立特殊家庭學生檔案,對特殊家庭學生進行精準分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適合的教師定期指導和開導他們,幫助他們重新獲取缺失的情感。
3.建設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工作隊伍。農村學校幾乎沒有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大部分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師由班主任兼任。由于缺乏專業(yè)的培訓,大部分班主任所具備的心理學知識較為匱乏或不專業(yè),面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只能憑借經驗和一些淺薄的認知來處理,如果出現較為棘手的情況,他們往往會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學校應積極引進外來人才,為全體教師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意識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同時,學??梢赃x拔部分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建強心理人才隊伍,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助力他們健康成長。
4.持續(xù)做好“大家訪”活動。學校應把家訪作為一項常態(tài)化的教學計劃來進行。目前,部分學校及教師把家訪作為一種任務來完成,未能清楚認識到家訪的重要意義。家訪能讓學校和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發(fā)生突然轉變時,家訪能幫助我們找到背后的原因,讓師生之間的溝通更有效,也能加強家校之間的聯系,讓家長在情感上更加親近學校,從而使家校合作更加有效。
5.做好學生互助工作。大部分特殊家庭學生面臨著溝通困境,家庭教育的長期缺位使得他們沒有傾訴的對象,導致他們在情感交流方面有一定的障礙。學校可以讓學生成立互助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讓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同時,學??梢蚤_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鼓勵特殊家庭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釋放活力,滿足情感需求,這樣有助于他們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綜合且復雜的工作,是學校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更是社會的事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fā)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和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優(yōu)化區(qū)域教育資源配置。鄉(xiāng)村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振興鄉(xiāng)村教育,加快推進鄉(xiāng)村教育高質量發(fā)展”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所有人去思考。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陜飛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