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院校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體系及實現(xiàn)路徑研究
作者:賀 波 劉曉東 章 磊 吳詩輝
發(fā)布時間:2025-03-20 15:52:52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本文在分析課程思政育人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軍隊院校的特點,建立了基于“四有”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體系,構建了以“做人的標準”和“做事的標準”為核心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實現(xiàn)新路徑,并對“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抓手進行分析,以期為軍隊院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形成“互為補充、雙發(fā)推動”的育人新格局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軍隊院校 課程思政 目標體系 實現(xiàn)路徑 價值引領
本文系2023年陜西省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項目“‘三師協(xié)同三輪驅動’的軍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提升與實踐”(項目編號:YJSZG202313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引 言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近幾年,軍隊院校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總體上仍處于研究和探索階段,尤其是在專業(yè)課上出現(xiàn)教師為“思政”而“思政”的傾向,以及學生被動式吸收的狀況,極大地影響了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因此,為了加速推進軍隊院校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提高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必須根據軍隊院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在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體系、實現(xiàn)路徑和關鍵抓手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課程思政育人理念的創(chuàng)新
作為一種全新的綜合育人理念,課程思政是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其本質在于立德樹人。要深入挖掘不同課程背后的思政教育元素,使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使課程思政在育人上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必須理清它與思政課程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統(tǒng)籌協(xié)調、目標明確、形成合力。
1.同向同行、協(xié)同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同向”即為目標一致,“同行”即為攜手前行,強調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應朝著共同育人目標,建立有機統(tǒng)一的課程育人體系,挖掘不同學科和專業(yè)課程的思政元素,形成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的互為補充、協(xié)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2.顯隱結合、互相促進
思政課程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主戰(zhàn)場”,是培育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主陣地。然而,育人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只有一個戰(zhàn)場必定力不從心。高校大量的專業(yè)課程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元素是培育學生理想信念、愛國敬業(yè)、責任擔當、科學精神等精神品質的沃土,應充分挖掘專業(yè)課中的思政元素并合理利用,從而實現(xiàn)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有機結合、互相促進,讓課程有溫度、有深度、有情懷,實現(xiàn)1﹢1大于2的育人效果。
3.知識傳授、價值引領
課程思政是思政課程在專業(yè)教學上的延伸和拓展,應在科學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有計劃、有意識地進行價值引領、精神塑造和情感激發(fā)。因此,課程思政要立足專業(yè)的學術內涵和傳承脈絡,在專業(yè)知識講授的過程中,牢牢把握價值引領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核心要義和重要作用。
軍隊院校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體系的構建
為實現(xiàn)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在育人上的互相促進,形成“互為補充、雙發(fā)推動”的育人新格局,必須堅持目標引領,構建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體系?!八挠小泵鞔_了強軍興軍征程中革命軍人應當具備的政治信仰,對于軍隊院校而言,應當以培育“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為總目標,結合人才培養(yǎng)方案,構建符合軍校特點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體系,如圖1所示。
1.有靈魂
強軍過程中官兵必備的政治信仰,核心要義是習主席強調的信念堅定、聽黨指揮。政治思想堅定即堅決聽黨話、跟黨走,做到絕對忠誠可靠;理想信念堅定即對黨的理想高度認同、對黨的信仰忠貞不渝;愛國情懷堅定即用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武裝自己,砥礪前行。
2.有本事
強軍進程中官兵必備的核心能力,核心要義是習主席強調的素質過硬、能打勝仗。求知求學精神即對掌握科技知識、練就過硬本領的極度渴望;科學鉆研精神即對能打勝仗要求的專業(yè)知識、能力素質的不懈追求,永不放棄的精神;愛崗敬業(yè)精神即始終牢記軍人的根本職能,把打仗作為主業(yè)、專業(yè)和一生追求的事業(yè)去奮斗,做到能打仗、打勝仗。
3.有血性
強軍進程中官兵必備的精神特質,核心要義是習主席強調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使命擔當精神即官兵胸懷不辱使命的強烈擔當,用舍我其誰的勇氣來支撐“大國崛起”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必勝的信念精神即要保持百折不撓、永不言敗的頑強意志,敢于在血與火中亮劍,用寧死不屈的骨氣戰(zhàn)勝一個個挑戰(zhàn);犧牲精神即發(fā)揚為了信念、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勇于奉獻、敢于犧牲、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
4.有品德
強軍進程中官兵必備的道德情操,核心要義是習主席強調的情趣高尚、品行端正。社會公德即要求官兵能夠知榮知恥、明辨是非,做一名正直的革命軍人;職業(yè)道德即要求官兵自律自守,嚴格遵守軍人的道德標尺,履職盡責、干好工作;個人品德即要求官兵提升思想境界、培養(yǎng)健康情趣,始終做一個品行端正、正直善良、團結友善的人。
軍隊院校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路徑
如何實現(xiàn)軍隊院校的育人目標是軍隊院校一直探尋的重要課題。思政課程一直擔任著主渠道育人的責任,但仍無法滿足培育新時代革命軍人的要求。因此,“三全育人”下的課程思政必須承擔起育人教育的重要職責,與思政課程形成合力,成為軍隊院校育人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然而,專業(yè)課程所承擔的課程思政育人教育有其獨有特點和實現(xiàn)方法,按照“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的思路,本文根據眾多案例和實踐經驗,從學員更愿意接受和理解的角度歸納總結出培育“做人的標準”和“做事的標準”的育人新路徑,如圖2所示。
1.育人新路徑的考慮
(1)新路徑與實現(xiàn)“四有”目標的關系
何謂做人?《大學》提出了“三綱領,八條目”的治國平天下準則。其中,“八條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講的是治國平天下和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內在聯(lián)系。其所蘊含的愛國、正直、誠信、責任、感恩、寬容以及追求真理等精神品質正是實現(xiàn)“四有”目標的必備要素。何謂做事?是使命擔當、愛崗敬業(yè)、追求真理、刻苦鉆研、勇于犧牲。這些精神品質正是實現(xiàn)“有本事”“有血性”目標的基本要求。
(2)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認知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從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來看,學生的學習動力完全來自自身的認知與改變,被動地接受教育永遠是效率低下的。老師的職責是找到一條途徑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理想信念、家國情懷、使命擔當等精神品質對于自己成長進步的重要性,化被動為主動,只有主動接受教育才可能“轉識為智”,這個途徑最有效的是找到老師教育和學生學習的共振點?!白鋈说臉藴省焙汀白鍪碌臉藴省辈粌H包含了課程思政育人的所有要素,而且也應是每一名學員在家庭與學校教育中已經內化的品質追求,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愿意追求高的“做人的標準”和“做事的標準”。因此,本文將從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角度構建培育“做人的標準”和“做事的標準”的育人新路徑,以推動學生實現(xiàn)自我管理與自我控制的目的。
2.育人新路徑的內涵
(1)用做人的標準來塑造學員的價值觀
培育“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在專業(yè)課的課堂上,可以從培育學員做人的標準入手。凡是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受到后世敬仰愛戴的偉人,都有極高的做人標準,如周恩來、錢學森、鄧稼先等,他們除了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家國情懷、使命擔當,還擁有誠實守信、懂得感恩、愿意成就他人等的精神品質,這些品質都蘊含在每一門學科的背后。向英雄學習,以偉人為榜樣,樹立做人的標準,這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也是克服艱難險阻砥礪前行的力量。
(2)用做事的標準塑造學員追求卓越的品質
任何成功背后都包含著無數的汗水和心血。沒有強大的責任擔當、沒有強烈的求真欲望、沒有刻苦鉆研的精神,就成就不了偉大的事業(yè)。偉大的科學家普遍都用極高的做事標準要求自己,在科研上追求卓越,闖科學研究的“無人區(qū)”。科學家們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允許存在模糊空間、今日的目標是明天最低的要求、今日事今日畢等的做事風格和標準,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員,促進學員塑造不斷追求卓越的品質。
3.主要做法
(1)專業(yè)課程背后的人和事
每一門專業(yè)課背后都蘊藏著大量值得學習的人和事,需要老師有針對性地挖掘。通過專業(yè)課挖掘出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刻苦鉆研的品質、做事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等思政元素,都是學生樹立“做人的標準”和“做事的標準”的榜樣。
(2)老師教書育人的榜樣作用
榜樣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們在課堂上一方面學習知識,另一方面也在觀察著老師的一言一行。因此,老師的價值觀、對學生的愛心、責任心,老師對待教書育人這份工作的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作為老師要使課程思政起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自己應該樹立較高的“做人的標準”和“做事的標準”,用自身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
(3)培育學生追求進取的精神
學生是一個群體,互相也有榜樣作用,甚至這種榜樣作用影響效果更大、更明顯。因此,老師應該在班級里培育學生互相幫助、相互競爭、你追我趕、追求卓越的精神,促進學生用更高的“做人的標準”和“做事的標準”來規(guī)范言行。這種精神能夠推動學生向上、向善,追求進取的驅動力使學生和老師形成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雙動力。
軍隊院校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抓手
在專業(yè)課上推行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必須牢牢把握兩個不同于思政課程的重要特點:一是“專業(yè)課的老師”,二是“專業(yè)課堂”。這兩個特點要求專業(yè)課老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訓練和提高,才能發(fā)揮課程思政育人的最大效果。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抓手如圖3所示。
1.努力拓展廣博的專業(yè)知識背景和較強的人文素養(yǎng)
課程思政要求老師能夠充分挖掘課程背后所蘊藏的思政元素,這必然要求老師對專業(yè)課程的發(fā)展背景、歷史,關鍵事件和人物以及理論知識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要更加注重學習和理解,這也是專業(yè)課程老師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在人文素養(yǎng)方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讀國學,學文化。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有著眾多國學瑰寶,里面蘊藏著大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學生文化底蘊的重要來源。二是讀黨史,學文化。中國共產黨在經歷了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帶領著全國人民走向富強,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這背后所蘊藏的強大精神是激勵學生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的思想源泉。三是讀戰(zhàn)爭史,學文化。什么是正義之師?為何能以少勝多?朝鮮戰(zhàn)爭,我軍在缺衣少糧、武器裝備落后的情況下是靠什么戰(zhàn)勝美軍的?這些經典戰(zhàn)例所蘊藏的民族精神以及啟示,是學生們畢業(yè)后走向部隊不斷成長的精神食糧。
2.利用“專業(yè)課”特點積極推動學生“自驅性”能力提升
人是很難靠道理說服的,只能通過自我認知去改變。因此,學生的成長僅僅靠外力、靠老師的引導是遠遠不夠的。被動式接受,永遠效率低下。那么如何能夠提升學生的自驅力?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把學校、老師的培養(yǎng)目標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成長目標,當培養(yǎng)目標和成長目標方向一致時,才能產生共振。對于學生來說,大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通過專業(yè)課的學習掌握未來工作所需的知識與技能,為未來的個人進步與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目標一致的角度來講,這正是專業(yè)課上推行課程思政的最大優(yōu)勢。老師應該通過專業(yè)課背后的人和事,以及人和事所傳遞出的愛國精神、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等,讓學生了解事業(yè)成功的人是用怎樣的“做人標準”和“做事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只有學生真正明白學校、老師所追求的培養(yǎng)目標正是他自己想要的成長目標,是他們實現(xiàn)夢想的基礎,他們才會產生“自驅性”動力并要求自我進步。
但學生往往不會自動自發(fā)地理解老師育人的苦心,其中包含了三個誤導學生的重要因素:一是自認為道理都懂,二是自認為個人發(fā)展只與專業(yè)素養(yǎng)有關,三是個人理想與黨和軍隊的要求存在差異,導致學生與老師產生隔閡。因此老師需要正視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并根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教育引導,讓學生“自驅性”動力的產生變?yōu)榭赡堋?/p>
結 語
課程思政是課程教學的應有之義,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傳道、授業(yè)、解惑。然而課程思政作為思政課程在育人上的有力補充,仍處在探索階段。本文建立了基于“四有”的軍隊院校課程思政育人目標體系,構建了以“做人的標準”和“做事的標準”為核心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實現(xiàn)路徑,并分析了課程思政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抓手,能夠為軍隊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益借鑒。此外,本文提出了影響學生“自驅性”動力產生的三個因素,未來將作為課題進一步分析研究,以期為提高課程思政的效果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2019-3-18.
[2]袁德棟.高校課程思政的生成邏輯與實踐對策研究[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4):111-124.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4]李天文.堅持“四有”標準,打好革命軍人底色[N].解放軍報,2018-8-2.
[5]著力培養(yǎng)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N].解放軍報,2015-3-2.
[6]江董玉,王瑩.高校課程思政的內涵、實施原則和路徑[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1-63.
[7]楊延圣,傅嘉敏.高校思政課教師參與課程思政的制度建構[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3):313-317.
[8]何玉海.關于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與實現(xiàn)路徑的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0):130-134.
(賀波、劉曉東、章磊、吳詩輝:空軍工程大學裝備管理與無人機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