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王院麗老師作為一位從教31年的語文老師,不僅自己酷愛讀書,更喜歡做閱讀的種子。她以課題為載體,引領工作室成員一起讀書,以課題促進讀書,以讀書推進課題研究,形成互動,共進共贏;她也喜歡和學生們一起遨游書海,體會書中描寫的美好世界;她多次參與公益活動捐書、贈書、領讀,搭建起家校共讀的橋梁,積極參與、開展多次閱讀公益活動,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書聲傳向遠方。

課題促讀書,瞄準領航方向

潛心思考,積極研究,讓課題促進閱讀。熱愛讀書的王老師帶領團隊,進行深入地研究思考。十多年來,申報研究了省級規(guī)劃課題《基于學科素養(yǎng)的“三維四型”整本書閱讀策略的實踐研究》《基于生本理念的學生吟誦古詩的實踐研究》《STEM課程與小學課程融合的》《“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實踐研究》,研究了市級規(guī)劃課題《基于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策略的實踐與研究》《基于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策略研究》《小學生有感情地吟誦古詩詞的實踐研究》,團隊成員們設立子課題,分層研究,分工協(xié)作,課內積極深入研究閱讀教學的策略,課外引導學生用方法閱讀。在課題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找到學生閱讀的方法,引導教師和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熱愛讀書,課題組成員做讀書的種子,有計劃、有策略、有技巧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將研究成果在區(qū)域內推廣應用,使更多的孩子愛上閱讀,在快樂中閱讀。

4

工作室成員讀書,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以生為本,語文教學以讀促悟。工作室成員通力協(xié)作,積極探究,勤于實踐,作為名師工作室負責人,她初步凝練“jian(減、簡、鑒)悅”教學主張,落實“雙減”政策減輕學生負擔,引導學生們閱讀文本,鑒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讀書先行,養(yǎng)成習慣。自2016年以來,王院麗老師先后擔任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工作室、優(yōu)秀教學能手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省級學帶工作坊、省級特級教師工作室、省級名師工作室負責人,各級各類工作室,都是把讀書放在第一位。每一位成員都是很好的閱讀者,成員們每天堅持閱讀,用心記錄點點滴滴,每日在讀書群中打卡分享,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日常讀書,勤奮專注。讀一本好書,猶如品嘗一杯美酒,讓人回味無窮;猶如嘗一杯清茶,讓人心曠神怡。王院麗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們每天堅持閱讀,用心記錄,從不倦怠,十年來每日讀書打卡從未間斷,工作室微信公眾號已分享360多期閱讀心得,工作室負責人王院麗完成了《教學研路上悅心成長》一書,第一輯為“悅讀閱美”,內容就是讀書感悟,有師生共讀的感悟,也有閱讀專業(yè)書籍的感悟,還有讀名篇的感悟。

當每位老師養(yǎng)成每日閱讀的習慣,記錄每日的感想,他們的讀書熱情就會越來越高,大家一起交流心得,幸福成長。工作室成員趙鳳婷老師在閱讀《聽王林波老師上統(tǒng)編版語文課》后寫道:“王老師的課樸素有效,滿滿的語文味道?!壁O張逸夫小學的田花鈴老師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師》后深深地感受到,“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平臺分享,引領成長。團隊成員在讀書中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專業(yè)素質,還為孩子們樹立了榜樣,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積極開展親子共讀、師生同讀等活動,同時,王老師還把學生、老師的讀后感、心得發(fā)表在“王院麗小語工作室”的微信公眾平臺上。學生、老師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南塘小學五年級3班的羅雨莀同學獲臨渭區(qū)教育局“閱讀之星”; 贠張逸夫小學四年級3班的陳思涵同學寫的《我讀書,我快樂》將讀書的樂趣描繪得淋漓盡致;南塘小學五年級4班的袁子涵同學完成的《俗世奇人》讀后感感情真摯,發(fā)人深省。

假日讀書,綻放精彩。王院麗工作室從不因為放假而停下讀書的腳步。2023年寒假,工作室堅持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工作室統(tǒng)一配發(fā)圖書,向全體成員推薦閱讀王林波老師的著作—《聽王林波老師上統(tǒng)編語文課》,各位老師收到王林波老師的著作后,如獲至寶,迫不及待地開始閱讀,每天都將讀書筆記、心得發(fā)到工作室群中一起分享。工作室成員們每天按時完成打卡任務,分享學習心得;工作室每周進行讀書打卡統(tǒng)計,激勵每位老師在假期不忘學習,充實自己。讀書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愛讀書的成員們內心世界是豐盈的,在假期里,成員們沉浸在書的海洋中,一起共享這份心靈的洗禮,感受內心的豐盈。

3

與同事共讀,智慧育人

徜徉書海,王老師和同事們一起閱讀,深耕教育教學的田野,努力上好每節(jié)課。

一起閱讀,立德樹人。王老師和同事們一起閱讀《讓教育走向生本》,學習以生為本,讓孩子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同事們一起閱讀陳啟文撰寫的《袁隆平的世界》,堅定信念,立德樹人。和同事們一起閱讀《第56間教室》,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讓每個孩子能人盡其才,個性成長。

一起閱讀,專業(yè)成長。作為名師,王老師和同事一起閱讀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的著作《溫儒敏語文講習錄》,一起學習課改,了解的教材,學習“聚焦語用”與“讀書為要”,走進高考改革和文學課堂,深入思考語文學科的困境與解決方法。讀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的《教課文,還是教語文》,明白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由“教課文”向“教語文”轉變,語文教師應該思考如何運用課文來教好語文。讀全國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王崧舟與詩意語文》,在書中感悟“詩意語文”的活潑、變化,體驗詩意語文的境界、自由,體會那不可言傳的最高境界的語文。讀陜西師范大學王林波的《指向語用 識體而教》《聽王林波上統(tǒng)編語文課》,讓學生在課堂中學語文、練言語,王老師引導學生落實語用的秘妙。

每月分享,讀有所長。王老師組織同事們每月分享一次讀書感悟,在分享中互相借閱,學人之長;在交流中互動分享,學習別人的讀書方法;在交流中學會開卷有益,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把讀書作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2

和學生讀書,為健康成長奠基

做好一名教師,王老師與學生共成長。

調查研究,制定計劃。每學年初,王老師都會帶領老師們進行讀書調查,了解孩子們讀書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讀書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一學年的讀書活動。

多元讀書,開卷有益。王老師帶領學校老師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引領學生讀書。每周四,學校41個教學班會輪流在學校平臺分享一期“悅讀”簡訊,有思維導圖、手抄報、連環(huán)畫、讀書視頻、人物畫報……進行豐富多彩的讀書分享。每年讀書節(jié)來臨之際,開展“讓書聲傳向遠方”讀書節(jié)活動,演課本劇、講書中故事、誦詩詞經(jīng)典、展讀書時畫、摘錄的成果,讓書聲傳向孩子們心靈深處。

師生同讀,做好表率。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在同讀中我們一起成長。針對1~2年級學生,組織他們讀繪本,在讀中畫一畫、演一演,既不增加難度,又能結合教材學以致用;針對3~4年級學生,組織學生一起讀童話故事、神話故事,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故事中表達的情感;針對5~6年級學生,引導他們閱讀中國四大名著,在讀后分享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學會辯證思維。讓孩子們在讀書中歡笑,在分享中成長,成為越讀越優(yōu)秀的新時代少年。

20250421164355347-80-4d319.jpg


責任編輯:黃蕊